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 新建网页 10 JS+css图片幻灯切换效果丨芯晴网页特效丨CsrCode.Cn

曲阜利特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公 司 首 页  |  产 品 中 心  |  公 司 简 介  |  行 业 动 态  |  公 司 荣 誉  |  销 售 网 络  |  联 系 我 们

ADSS预绞式耐张线夹

ADSS预绞式悬垂线夹

OPGW预绞式耐张线夹

OPGW预绞式悬垂线夹

铝合金光缆接头盒

塑料光缆接续盒

防震锤

光缆余缆架

螺旋减振器(防振鞭)

拉线抱箍

塔用紧固件

引下线夹

护线条、接续条

防晕环

曲阜利特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孔经理:15206787885
王经理:15275733085
电话:0537-4567946

售后:0537-4450978
传真:0537-4567946
邮箱:litelai@163.com
邮箱:kxjhay@163.com

云端上永不熄灭的星光

2014-09-02

 路,总会被人征服

  世间本无路,勇者自前行。搞工程的人都知道,运输是建设一线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偏偏在川藏联网工程上,道路,是比氧气还要稀缺的资源。铁路,更是还没来过。

  在无人区行驶,60公里的路,一走就是一天。黎明即起,如果天黑前能到达目的地,就算是很幸运了。同行的司机,手臂和脸被晒得黝黑,一说起要去哪里,总是锁着眉头先垫上一句:“要是路上不碰到堵车的话……”

  颠过各种渣土路、乡间小路和石头路之后,要是能并入传说中的318国道,感觉就像从绿皮车坐上了高铁。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公路来到这里,大部分段落都是单车道,超车必须逆行,拐弯几乎直角。

  想象一下吧,整个川藏联网工程有近40万吨设备物资,包括铁塔、高压电抗器、主变压器等大件设备,都需要从成都、大理和丽江沿着路途艰险的川藏和滇藏公路,长途跋涉运抵现场会是怎样一次浩荡苦旅。面对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以及原始森林和冰川峡谷,运输人员完全没有心思欣赏壮阔的景象,不可预知的事故随时会来。在察雅至芒康的运输线上,有近240公里的乡村土路,狭窄崎岖,异常艰险,竟然有超过10万吨的物资就这样日夜兼程地运到了现场。

  事实上,如果你要去塔位,至少有60%的区域根本没有路。开车到达只能是幻想了,架设轻型货运索道成了智慧的创造。在位于四川甘孜州巴塘的国家电网公司川藏联网工程总指挥部(简称“总指挥部”),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处长、总指挥助理易建山指着规划图谈道:“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难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单是索道架设规模就堪称之最。1.5吨级货运索道有900多条,架设长度达1100多千米,支撑了1800余基铁塔的高端度施工。单条索道最长的有4522米,最大跨越档距达1920米,最大单跨高差达910米,最大悬倾角达52度,最多支架有21跨。对于所有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这绝对是个大考验。”在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开展工程建设,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地理信息航拍图和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派上了大用场。

  “川藏难,难于上西天”。环绕着巴楚河、金沙江和澜沧江,该工程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为3850米,最高海拔达4980米,山地路

  段约占65%,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坡度在35度到65度之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简称“西南院”)项目设总黎亮,对沿途的地形数据早已稔熟于心。“直观一点说,这样的地方基本就是悬崖峭壁。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全线地质破碎区段长度达到了2×175千米,处于破碎区段的铁塔共计626基,地质构造异常复杂。从我们进入这个区域以来,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以说从来没有中断过,已发生大小地震达70余次。8月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6.5级地震,距此仅有300多公里。平地里再强大的车辆和大型机具,到这里跟人一样,工作效率都得打折扣。”

  2013年8月进驻巴塘的总指挥部,是保障整个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大脑”。从总指挥到随队医生,几乎都是在青藏联网工程上历经了生死锤炼的将士。对于这两大世界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他们有一个通俗而到位的注解:“青藏联网工程是高山上的平原,川藏联网工程是高原上的高山。”

  海拔5000米的“铁树”开花

  车开过海拔4000米以上,苍蝇都飞不动了,跟人一起贴在窗户上。当地藏族同胞有句话:“这里就长两样东西,一是虫草,二是铁树。”

  按照这个说法,川藏联网工程一共有“铁树”1737棵,最高点的是位于施工包12段脱果洛现场的N233055A塔位。组塔工人站在塔顶时,几乎伸手就能碰到海拔5000米的空气。那里,基本点不着火。

  车行至山下,路已到尽头。施工人员挖出的一条土路绕了一圈又一圈,只通到梁上,再往前,就是绝壁。从没有记者来过这儿,一下车感觉人飘起来了。胸闷伴着耳鸣,每走一步都要大口喘粗气。山顶寒气逼人,几个施工人员穿着棉袄展放导线,却比我们走得还要快些。

  按照地理坐标显示,这里是海拔4980米的全线最高塔位,机器转不大动了,人还在扛着,唯有连成串的“铁树”和苍鹰相伴。“路途遥远,工期又紧,他们已经在这里住几天了,得等到活儿干完了才能回营地。”山西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王猛一边说着,一边调整呼吸。强烈的紫外线,把这个晋中汉子的脸照得通红。“我们所有在这里的人,可以说都是用生命在工作。吃住条件不用说了,干净的水绝对是奢侈品。漫长的冬天只能捱过去,没有电,就没办法取暖。尽管工程为预防治疗高原病做了充分准备,但是要想找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都在600公里开外,快也得十几个小时。能在这里待着的人,就是在作贡献,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在拼命工作的弟兄们了。为了国家,为了工程,我们能坚持!”

  说起艰辛,施工人员对更早来的设计师伸出了大拇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甘肃省电力设计院(简称“甘肃院”)派出的队伍,最早开拔到这里,完成了全过程的坚守。现场工代组结构专业的主设人李群,已经是“三进三出”高原。“离我们比较远的西藏芒康措瓦乡,单程开车要4个小时,赶上下雨就不能当天回来了,每次出门都要做好准备。从项目前期到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输液带病坚持工作的记录。”

  当地白天有光伏电站,到了晚上往往要停电。“不管到哪里,最先要找的就是电源。”甘肃院电气专业的主设人王开繁,总是想尽办法给设备及时充电。“我们这些搞电力建设的,没少为缺电着急。工期一天不等人,设备要是没电了,爬上山也没用啊。”相比之下,给人“充电”更为困难。重金属超标的红色自来水,沸点只有60摄氏度,“想吃碗泡面可不容易”。

  除了这些常规问题,时不时来袭的泥石流和塌方,加上时有时无的通讯信号,都没有让这支队伍懈怠。“我们在现场的职责就是协调解决施工问题,48小时内回复绝不含糊。”

  百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多少背包客向往的美景,换到这里全然变了滋味。说话间,远处“轰隆隆”传来震耳雷声,雨水夹着冰雹砸下来。“赶紧到帐篷里躲一会儿,现在上山下山都不行。往上走有被雷击的危险,往下走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原地待命吧。”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项目部安质部主任谢秋伟对于高原气候的多变早已习惯。运气不错,很快雨过天晴,现场又忙活起来。师傅们一边穿戴装备,一边说:“好运不是天天有,工程一天不能拖。”

  “安全绝对是这里的头等大事,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必须严格制度,加强保障。我们四月份看到当地的一辆皮卡翻进山崖,到现在都还在那里。”湖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周红卫,跟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朱转军一样,与甘肃院同在一个“兄弟连”。“工程难点是安全,控制住了就是亮点。”

  今年6月,当流动红旗来到这里时,这三家亲密合作的参建单位都倍受鼓舞。同行的武警水电二总队医师张广礼指着三个人的背影说:“每个人都是吊瓶的好朋友,全是乐天高手。”就在这个标段,去年大雪夜,现场人员突发肺水肿,经过了争分夺秒的紧急抢救。“救护车开进山去救人,到处白茫茫,都不知道在哪里,还好有惊无险。”

  高原,在100个人心里,会留下100种印象,唯一的共同点是两个词:缺氧、极寒。不管你是否曾经走过海拔3000米以上,都应该知道:这里,是生命的边际。三江源头的自然生态,保持着地球的原始之灵,也伴随着横断山脉的凶险。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天籁之美,引无数虔诚之心苦旅膜拜,也蕴藏了太多在极限之上追求信仰的传说。

  天蓝得让人心醉,云儿仿佛就在手边。急促的呼吸声,在天地间颤抖,被纯净与肃穆俘获。这是片令万物望而却步的土地,为了多呼吸一点氧气,植物舍不得长高,牦牛也低下了高昂的头,唯有铁塔铮铮立于穹顶,一座座轻拨流云、蜿蜒远行。

  在藏区生活,离不开一个慢字。缺氧,动作慢一点;听不懂,说话慢一点;路窄弯急,开车慢一点……唯独让人感觉到快的是“迄今为止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简称“川藏联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以超越常规的效率,认真落实中央西藏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在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给当地老百姓生活早日送上光明和幸福的事业上快马扬鞭。

  这些长期援藏的一线建设者们,没有享受过特殊的福利和实惠,却深入体验了藏区生活与工作的艰辛。他们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藏区电网建设,顾不上患病卧床的家人,尽不到父母儿女的义务,用一颗赤诚之心,照亮了高原上的万家灯火。截至7月30日,川藏联网工程线路部分的铁塔组立已基本完成,放线施工已完成50.56%,紧线施工已完成41.50%,附件安装已完成39.51%;变电工程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主设备安装有序进行。

  从乡城至巴塘,再到昌都,500千伏线路绵延1009.2千米,与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的512千米220千伏线路交汇在一起,盘活了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四线四站”各标段上传来的节点信息,都指向同一个目标:2014年底实现建成投产!与国家电网公司66.3亿元的总投资相比,造福藏区人民、架设吉祥天路的事业是无价的。

  价值连城的白领变身记

  作为整个工程规划咨询、500千伏线路设计牵头单位及两侧落点变电站设计单位,西南院的工程师们独立完成了川藏联网工程的全部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一批体会了这里超出想象的艰辛。接到中标通知书后,该院院长宋培庆亲自担任组长,立即召集各技术、智能部门成立了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在原有大山区、高海拔、重冰区输变电工程勘察设计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参建电力设计院开展了多次集中设计,统一设计原则,制定与加工制造、施工有机衔接的出图计划,及时跟踪和梳理施工图设计中需协调配合的事项。

  短短3个月时间内,该院就完成了500千伏输电线路27套(全线63套)铁塔的内业设计和2×226.853千米(500千伏全长2×498.828千米)线路、738基(全线1737基)塔位的现场勘察及施工图资料的出版工作,并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了5家500千伏线路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卷册安排工作,为220千伏线路37套铁塔施工图设计提供了17套塔的资源。

  该院工代组组长甘睿最近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在“川藏联网工程金沙江大跨越”节目中播出了他作为项目牵头设计院设计师的画面。“画面5秒钟,声音19秒。”对于这些平日里总是身在他乡的年轻人来说,上电视与其说是个噱头,倒更像是一种安慰。“赶快跟父母说,一定再看看回放。”

  线路终堪时,所有小伙子都被锻炼成了攀爬健将。“在断裂带核心区域,多数塔位垂直高差都在600米以上。一天能搞定一个塔就不错了。”出图高峰时段,白天出去爬到晚上,深夜再加班到两三点钟,已是常事。结构专业主设人冯勇的父亲得了重症需要手术,他愣是盯着图纸出完了才赶回去,停留不到半天就又赶回来了。深夜,设计人员加班赶图时,西南院党委书记李蕾到现场看望慰问,亲手给大家端来一碗又一碗汤圆。传接之间,眼泪成了佐料。

  现场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不管多晚,一天下来大家要在一起吃顿热乎饭。顶着缺氧压力在碎石堆上行走,稍有不慎,脚下就是万丈深渊。解渴充饥之物味道不重要,关键是够用。“住在山上可不是城里人玩户外那般潇洒,雨雪大风说来就来,掀开帐篷外面没准就有狼,与其说是睡,不如说是累昏了。”长时间的野战军式生活,让小伙子们亲如兄弟。“除非塔位实在太高,我们尽量不会在山上过夜,晚上回到营地里,看看人都在,心里也踏实些。”闲暇时,几个人会坐在一起摆摆龙门阵,比试着谁在山里生活的时间最长。“目前的最高纪录是两个月,回来都不愿意照镜子了。”

  吃饭时,大伙儿撺掇依旧单身的甘睿去“非诚勿扰”节目上搞个相亲男嘉宾,也宣传一下一线电力设计人员的辛苦。他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不去了,没时间,干完川藏线再说。”长期的高原工作加上野外生活,给这些“80后”的身体上都留下了“印记”。“山上虫子多,防不胜防,总是咬得身上一片疙瘩,时间长了难免落下疤。”一次回到成都时,几个人相约去医院看病,结账时吓得护士用镊子夹钱。“人家看我们蓬头垢面的,一身包,还以为得了传染病。”现场缺水,队员们总是不舍得也没力气洗澡。“在这里感觉不出,回去时看人家老是躲我们远远的,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头发那么长,还臭哄哄的,到底是干啥的。”一些村子里的老人,会指着队员们教育自家孩子:“看见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了就像他们一样。”

  有谁知道,这些战胜了太多艰苦的电力设计师们,各个都是真刀真枪的“高知”。电气专业主设人曹尹,已经参与了我国海拔最高的两个变电站的设计工作。海拔3300米的巴塘500千伏变电站,站址面积非常狭小,设计框架多处超过现有规程规范,许多参数都要通过真型试验来确认范围,单是把500千伏线路接入系统调整到站内一个改动,就让工程投资节省近千万元。

  “考虑到8度地震区的地质情况,我们在变电站设计中采用了9度震级,全部使用钢结构,在基础中大范围应用了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尚属国内首次。”变电土建主设人卢懿拿出一张施工图,“装配式施工是我们减轻高原施工强度的一个创新。在全面推行钢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各个组件进行模块化,工厂加工,成品运输,到现场用吊车机具组装,大大缩减了工期和劳动强度。连电缆沟、建筑物装饰、收边这样的细节,我们都力争在工厂内解决,算得上是一次彻底的‘搭积木’了。粗略计算,单是一个主控楼就能节约2~3个月工期。看起来造价要比传统混凝土工艺高,如果考虑到高海拔地区的综合成本,综合效益很明显。”

  跨过天堑,守望心中的彩虹

  在川藏联网工程总指挥部,实现“国家优质工程、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环保水土保持优质工程、国家优秀投资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优秀项目”的“五优”质量目标,已经被细化到了每一个接口:标准工艺应用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变电站土建和安装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线路工程分项工程优良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实现工程达标投产,实现零缺陷移交生产。

  同步出现的,还有“武装到牙齿”的保障体系。“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在风险提示、车况检查、司机培训、油料供应、后勤保障等全方面提高了物资运输管控水平。超载、超速和夜间行车,在GPS网络监控下是绝对禁止的。由指挥部协调设立的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了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并建成了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

  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川藏联网工程副总指挥丁燕生的话说:“川藏联网工程是引领康巴地区实现历史跨越的伟大工程,我们一定要确保建设者们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实现‘高原病零死亡、零伤残、鼠疫及重大疫源性疾病零传播’的‘三零’目标,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

  8月5日,在各大媒体的密集关注下,川藏联网工程借助无人直升机和水文气象部门的精确配合,完成了工程中难度最大的五次跨越金沙江铺设线路工作。“这意味着,四川甘孜州南部西藏昌都地区孤立的电网,已经与国家主网实现了物理上的连接。”在黎亮看来,“工程全线投产的冲锋号角吹响了。”那些在一线坚守了太久的目光,都比以往更为急迫。“不走了,就在现场等到投产发电,再回去睡个踏实觉。”甘睿的话,也体现了大多数参建人员的心态。

  从连接川藏两地的公路桥上望去,波涛翻滚的金沙江两岸,已经心手相牵。几百米高空行走的施工人员,正在随风摆动的导线上有条不紊地安装配件。竹巴龙自然保护区在辽阔的牧场环绕下,依旧是那样生机盎然。

  其实,在这些建设者心里,一个更大的构想已经形成。按照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辉的讲述,一个历时四年,耗资近190亿元,惠及所有当地无电人口的“户户通”电力天路工程,已经在同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在这里的投资,还谈不上经济效益,完全是本着惠及当地民生的考虑。2012年,我们抢通了四川电力‘新甘石项目’,也给包括川藏联网工程在内的后续项目开了个好头。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听说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用上电的,都很支持。”电力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来到这里。不管是业主,还是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撇家舍业扎根在这里,都是带着同样的理想。

  车行至稻城,阴雨给群山笼上了一层薄纱。光明透过云隙,在318国道上形成了一个浓墨重彩的虹,那些驻足眺望的身影,看到的分明是希望。

 

 

公司首页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kxjhay@163.com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14 曲阜利特莱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上次修改时间: 20 年 04 月 02 日